您的位置: 首页>>学校之窗>>经验交流

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16-09-14 09:35:38 阅读次数: 6819 来源: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教育厅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做出如下自评报告:

一、组织领导

(一)组织保障

构建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决策,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资源配置,加强部门协同。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成如下:

组 长:赵晓峰(院长)

副组长:闫永平(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谢 飞(副院长)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党政综合办公室、学生处、团委、宣传部、财务处、各系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自评分数:2分

(二)工作规划

1、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跳出普通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找准切入点,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学生对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和成长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配以正确的引导和硬件保障,不能强加意志。

(2)坚持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的导向原则。创新和创造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建设过程要始终坚持贯穿这一理念,提倡创新精神,以创造为融合点。

(3)坚持把创业作为最终目标的建设原则。创业教育要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就业为起点,在就业中创业。

2、工作规划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自评分数:3分

二、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念的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与专业教育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计划和学分要求,实例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自评分数:3分

2、创新课程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管理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自评分数:5分

3、创新教学管理

(1) 改革教学方法。推进研究性教学,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真正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把创新创业观念、原则和方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发挥创新创业导师“传、帮、带”的作用,以“师傅授徒”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2)改进学生学业评价办法。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显著、经认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相应学位。

自评分数:4分

4、创新教育方法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灵活多样的教学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直观、形象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的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增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电子模拟仿真法、角色体验教学法、沙盘演示法等。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自评分数:3分

5、创新实践教学

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支持高校在开发区、城市配套商业设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切实加强新一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组织遴选一批校内校外联动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推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学科竞赛、项目实践、基地建设一体化。

健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形成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省每年立项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力争使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依托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成果转化、校企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各高校要普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为大学生及时了解政策和行业信息、学习积累行业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和创业投资人创造良好条件。鼓励高校开办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实验班。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自评分数:6分

6、教材建设

组织各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机构、社会专业机构、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针对不同专业的分类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自评分数:3分

(二)师资队伍

1、“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一定规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创业教育要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结合、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开设创业教育类公共课程。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融入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中,统一由教务处处管理。各个系要求要有至少一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老师经培训后可兼职创业教育教学。

自评分数:4分

2、校外行业、企业等社会职业导师、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鼓励高校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的授课或指导老师,吸引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到高校兼职。聘请多名校内外创业教育导师,由学校发放聘书,逐步形成创业教育专家库。

健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制度,搭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平台,造就一支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师资队伍。建好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重点建设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学院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自评分数:3分

(三)保障体系

1、指导服务体系

健全指导服务机构。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健全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常运行机制,有专业指导教师为创业学生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全程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从而提高和完善高校学生创新船业信息化服务功能。

自评分数:4分

2、帮扶支持体系

注重对师生创新创业及其教育教学的激励支持。鼓励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定期遴选创新创业优秀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学名师、优秀青年导师,同时把创新创业教学成果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

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先评优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自评分数:7分

3、资金保障

设立专项基金,为师资聘请、教学组织、学生活动、创业孵化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优秀项目奖励基金,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政府拨款、企业和个人捐赠,为学生创业项目推介、孵化、产业化等提供启动资金和引导基金。

自评分数:5分

4、质量检测跟踪体系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自评分数:4分

(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密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院所的协同。有效整合集聚政府和社会资源,强化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对接。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支持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合作。促进高校内部无缝对接。推进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协同,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机制。

自评分数:3分

三、工作成效

(一)合作成果

依靠校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 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自评分数:6分

(二)教学成果

1、创新创业教学成果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院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自评分数:5分

2、课程、教材建设成效

提高现有的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创业课等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增设新的创新研究、创业动力、创业实践、创业管理、创业法律等类课程。自行组织开发或引入校外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类MOOC加以共享利用。选用一定数量的、和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材。

自评分数:4分

(三)实践成果

1、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利、获奖情况

开展创业教育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我校先后组织了“创业政策进校园”“创业明星演讲报告会”等活动,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开讲座、作报告,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同学们的创业热情。

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我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每年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及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搭建平台。

自评分数:5分

2、大学生创业情况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自评分数:5分

3、大学生就业情况

针对近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内抓教育,外拓市场、全员参与”的原则和“早起步、早准备、早动手”的策略,积极、有针对的拓宽就业途径,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应聘礼仪和技巧,切实把工作做到细处。

(1)引导毕业生及早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在工作中运用、丰富在系部所学专业知识。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设计,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面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社会的选择,怎样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保持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

(2)鼓励学生参军、专升本,支持学生报考公务员、选调生、村官,参军等,扩展其他就业途径。参军自去年零的突破之后,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励毕业生参军,并组织老师有针对性的对报专升本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3)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① 按照就业处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环节的毕业生就业反馈、就业率统计工作。

② 就业指导负责老师与毕业班级老师保持密切关系,做好系部学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到100%覆盖,没有遗漏。

自评分数:7分

(四)文化建设成果

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国家、省、校三级竞赛管理体系,形成政府指导、高校为主体的各类竞赛项目动态评价和认定机制。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鼓励高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自主创办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各高校要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完善竞赛项目与课程互认、学分互换办法,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自评分数:5分

四、优势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多元纷呈。学校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把校企合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展订单式、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根据各专业特点,探索切实可行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已与国内多家著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践,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元纷呈。

2、借助“双百”工程,嫁接社会创业资源。启动“双百”工程(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授进工厂),聘请百名企业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教改以及创业指导;同时百名教授带领学生积极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解决企业技术难关。借此学校坚持开门搞创业教育,与软件园等部门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形成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借助社会、政府的支持,提升创业教育层次。

3、坚持“三进”、“三结合”,保证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坚持将创业教育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三进”即“创业知识进课堂”、“创业方案进大赛”、“创业实践进社会”。“四结合”指“与专业相结合”【在专业教育中拓展创业教育,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增加创业实践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创业模拟+项目孵化+创业仿真+创业实践”平台,全面内化学生的创业素养】、“与规划相结合”【创业教育与新生大学生活规划、创业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等三大规划活动,帮助学生将创业实践与当前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紧密联系起来,统筹兼顾,互相促进】。

4、树立“大创业教育”理念,全员化、全程化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不仅应仅仅局限于培养商界精英、企业老板,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机制,形成“岗位创业”与“自主创业”并举的创业教育局面。

5、采取“分层次、阶梯式、量贩式”模式,孵化和培育创业群。通过搭建分层递进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项目为依托,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题,经过遴选的创业团队进入孵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训练,有利于保证学生创业的真实性,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和技能,从而有利于一批又一批立志于创业的学生走向市场、实现成功。

自评分数:20分

自评总分:116分

附:创新创业教育自评报告各项打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自评打分(分)

一 组织领导

(5分)

(一)组织保障2分)

2

(二)工作规划(3分)

3

二 人才培养

(55分)

(一) 人才培养模式

25分)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3分)

3

2、创新课程体系(5分)

5

3创新教学管理4分)

4

4、创新教学方法(3分)

3

5、创新实践教学(7分)

6

6、教材建设(3分)

3

(二) 师资队伍

7分)

1、“双师双能型”4分)

4

2、校外行业、企业等社会职业导师、创业导师团队建设(3分)

3

(三) 保障体系

(20分)

1、指导服务体系(4分)

4

2、帮扶支持体系(7分)

7

3、资金保障(5分)

5

4、质量检测跟踪体系4分)

4

(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3分)

3

三 工作成效

(40分)

(一)合作成果(6分)

6

(二)教学成果(9分)

1、创新创业教学成果(5分)

5

2、课程、教材建设成效(4分)

4

(三)实践成果(20分)

1、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利、获奖情况(7分)

5

2、大学生创业情况(6分)

5

3、大学生就业情况(7分)

7

(四)文化建设成果(5分)

5

四 优势特色(20分)

20

自评总分

116

责任编辑:徐嘉彤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简介

组织机构

  • 会长:周玉树
  • 常务副会长:许志勇、魏山虎
  • 副会长:左胜利、赵晓峰、张智勇、
  • 郝金良、成家、孟宪龙、苏德华
  • 张桂英、刘荣建、潘玉蓉、纪威宇
  • 郝建军、李淑芬、包广才、赵伟
  • 石彩霞、赵幼琨、王德才、孟昭阳
  • 张凯飞、马国柱、高昕、刘晨霞
  • 侯泽龙、孟保和、刘根、汲国威
  • 刘仕诚
  • 秘书长:郗志杰

管理办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