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学校之窗>>经验交流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16-09-14 09:21:03 阅读次数: 45848 来源: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15〕229号)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评选工作的通知》(中民协高教函[2016]002号)文件精神,参照《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评选标准说明(2016试行)》,我院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认真系统地总结,现提交自评报告,敬请专家评审指导。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我院是一所具有32年办学历史的民办院校,学院的发展历经三个历史时期,1984年创办乡村医生刊授学院,10年间以函授、面授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乡医近30万名;1993年成立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截止2005年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医药专业人才1.2万名;2006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具有独立颁发高等学历证书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截止2016年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5050名。经过32年的艰苦奋斗,现已成为一所位居高职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12月自治区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2010年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全国民办学校百强组委会、中国民办学校信息网授予“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示范100强”;2011年11月通过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评估;2013年自治区教育厅授予“自治区民办示范高职院校”。

学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占地521亩(34.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7万平方米。建有附属医院和护理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建筑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58.50万元,各类图书资料28万余册,可以满足6000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学院建有三院两系(护理学院、汽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经管系、理工系)。开设有护理、针灸推拿、会计、审计、工程造价、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共21个专业。现拥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民办教育专项经费支持的会计实训中心1个。随着社会发展和内蒙古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学院自身办学特色,以现有专业优势及专业基础为依托,本着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急需的重点专业,保持传统优势专业,精心打造新兴专业的指导思想,明确制定了以医护药类专业为龙头,理工、经管类专业为支撑,重点打造医护药特色专业集群的战略,以充分发挥我院的办学优势。

截止2016年6月,我院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生2339人。

第二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建设创新国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创业型的学校。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我院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具有事业心与开创技能的人,所以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一是树立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观,把培养能够担当社会责任,有事业心和开创能力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纳入人才培养总体方案,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和整合学校的办学资源,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部门的职责范围,做到有章可循。三是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制度、方法研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此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组织领导

(一)组织保障

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15〕229号)精神,将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教务部门牵头,党政办公室、宣传处、学生处、团委、就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系)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联动协调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

(二)工作规划

制定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八项措施: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二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三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四是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五是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六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七是加大扶持力度,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八是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力争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我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新建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实训基地 1个,院级实训基地2个;建设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园区1个,拥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师资格证书的专兼职教师人数达到10人;成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咨询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

二、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开发和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内容与创业内容渗入到学校专业课教学的计划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在知识、技能等创新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同时,注重培养他们在理想、抱负、信念、意志、毅力等创新创业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学院在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中,特别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设计课程体系,既考虑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探讨,又考虑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实践,使专业学习与创业学习交叉渗透,互相促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的发展能力,并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确定了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创新“阶段培养、技能递进、学岗融通”、“校企合作、岗训结合”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两位一体的“双证”制,逐步推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各专业毕业生人才规格明确具体,重点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了结合紧密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在50%以上,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创新创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相统筹、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统筹”的原则,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构建“课内教育与模拟实训、课外实践与素质拓展”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统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规定相应学分及课外拓展学分,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创新课程体系

我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的思路,建立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要保障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有效实施,单纯地靠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几次实践活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理念上升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和配套措施,设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上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尽量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爱好,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修。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的组合设计,用模块化方式实施。同时,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原有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和选修课程

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主要对大一的新生进行创新创业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理念。

二年级至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大赛实训》选修课程,加强对有创业意向的大二、大三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和参加创业大赛指导,并进入创业园进行实操演练锻炼,以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业大赛的成功率。

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程,使大三毕业生明确就业的两条途径——求职和创业,了解就业与创业的形势、政策,鼓励毕业生创业或先就业、再创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在专业教育教学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各专业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领域、行业的创新创业针对性教育,根据专业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课程、社团活动等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打造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

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

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3.创新教学管理

建立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学分认定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和选修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以提高学生竞赛水平,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参与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对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院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休学创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立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教学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此外,还设立了6个学分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块,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共3个学分,还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学科竞赛、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职业资格考证等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共3个学分。

4.创新教学方法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采用“嵌入式”教学

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我院护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嵌入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科专业特征,将创业教育嵌

入日常的专业教育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因素,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对未来的创业工作进行联想与思考,找出创新的点子。

(2)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聆听完成的,学生只是继承了知识,缺少思考的空间,弱化了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学院以《基础护理学》为课改试点,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运用启发式、案例式、专题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同时注重班级技能操作骨干的培养,以点带面,实现实训室开放训练。

5.创新实践教学

(1)改善硬件设施,完善平台建设

创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大环境的支持,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改善教学条件,增加仪器设备,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已经逐步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中心、基础训练中心、院级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如护理专业校内已建成医学基础实训中心(包括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基础护理实训中心(2个单项技能实训室)、临床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包括护士工作站、配药房、诊断室、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儿科病房、ICU病房、传染病病房、手术室、辅助检查室等)及附属医院,规划建设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校外拥有五家双基地教学医院和11家临床实习医院,同时在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见习基地。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在课程体系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化,除实验教学外,还包括教学实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多个教学环节。专业课程的实习由原来每一门课程的分散实习改为整合实习,由专业课老师联合指导,这样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优势互补,提高实习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学院会根据形势需要和经费情况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教师在需要时可以向学院提出申请。

(3)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发挥专业特长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护理专业涵盖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居家、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等领域,不同领域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的类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训练、社团活动、各种比赛、社会调查实践等,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力拓展和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6.教材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指导。以项目为导向,以护理岗位必备技能为依据,融入现代护理理念,积极组织护理专业带头人和护理专家编写了校本教材《基础护理实训指导》;完成了护理专业21门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完成了院级精品课程《老年护理学》材料的整合,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设计录像、主讲教师录像、习题集和试题库均已上网。同时完成了已获准的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基础护理学》全部章节和《基础会计》、《内科护理学》各2个章节微课制作。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师资队伍

1.“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学院十分重视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办学的基础和前提。重视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学院组建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学院首先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和专职管理工作者,分期分批进行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需求和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参加培训后兼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聘请企业、社会上有丰富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士为创业导师,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保障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师资需求。

2.校外行业、企业等社会职业导师、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学院以“双师并教”为导向,从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工作者和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复合应用型教师开始,组建了一个既具有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育团队。在校内,选拔具有较强创业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作为学生的校内导师,在校外,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或具有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工作者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校内外导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安排校内导师参与到企业中的某些项目工作中,促进校内导师汲取社会前沿技术信息,丰富校内导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校内导师向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复合应用型教师发展,吸引校外导师走出企业走进课堂与学生和校内导师进行探讨,丰富本身的理论知识,弥补校外导师的理论空洞。

(三)保障体系

1.指导服务体系

学院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由学校主管领导、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人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具体指导。

利用院报、广播、校园网络等资源,积极宣传国家创新创业的方针、政策,营造关心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 “内蒙古高校就业服务平台”的主渠道作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信息服务。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行业联合办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教育平台。为了充分发挥校友和企业家成功创业对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示范作用,定期举办“创业论坛”,为广大的创业梦想者提供一个灵感交流和智慧碰撞的舞台。

2.帮扶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职能。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配齐专职教师,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学生处(团委)、各院系学生科安排专人负责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各专业组织成立并管理创新创业类社团,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签订了五个“实习、就业双基地”协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已陆续制定、出台了学生创业管理办法、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规章制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办法等系列创业管理制度。建立了模拟工商、税务、卫生评比、质量监督和旷课检查系统,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的管理。

学院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出发,启动了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护理学院根据学科特点,以设立专项经费和联系社会资助等方式,支持“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如护理技能大赛等,为学生创造各种基础训练和实战机会。

3.资金保障

学院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立项、比赛获奖;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支持、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研究,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评选和奖励师生优秀科研成果,对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如发表论文、出版教材、课题立项、科研获奖等)、发明专利等给予鼓励和奖励,提高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学术水平。

4.质量检测跟踪体系

学院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成立由行业专家与教育专学家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组,对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督导。依据质评标准,通过课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方式评价质量效果,并反馈至教师和学生,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督查整改效果,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以三期检查、学生评教、院处级干部听课评教为抓手,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监督;以填写教室日志、学生班委和教务科两级审签为抓手,强化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我院目前正在探索新的创新创业素质模块课程体系,以促使课程体系规范化。多途径搭建开放式实践课程,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合作成果

(一)合作成果

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先后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托克托县医院签订了《教学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合作意向书》;与内蒙古惠丰药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芪源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合作;与内蒙古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武警医院、内蒙古253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石家庄肾病医院、北京e宝支付、光大银行、海尔集团、福田汽车、天津一汽、华泰汽车,长城汽车、伊利集团等近百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实现了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从而构建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新格局。

学院利用完善的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创新社会服务项目,2014年起与自治区民政厅合作开展了全区养老护理员培训鉴定工作,截至到目前已完成了1450人的培训鉴定任务。

2015年经自治区教育厅语言文字处批准,成立了“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工作委员会”和“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测试站”,完成了1400多人的培训、测试工作,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成果

1.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创新实践和技能的展开,促进了我院的学风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几年来,我院护理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质量等指标逐步得以提升,一次性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左右。

2.课程、教材建设成效

在校级公共必修课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理论课,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观点、理念,使他们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与意义,启发思维,为创新、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前,学院正在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通识课程和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三)实践成果

1.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利、获奖情况

2012年以来,学院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全区护理技能大赛”。2012年荣获五项护理技能总成绩三等奖2人、优秀奖2人,荣获单项技能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同时,学院被授予“优秀组织奖”;2014年获综合技能第三名,并获优秀组织奖;2015年获团体优秀奖;2016年获单项技能三等奖1人。

2.大学生创业情况

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了就业部门牵头,招生、教学、学生、团委、宣传等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制定并组织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实施方案》。

一是充分利用院报、广播、网络等资源,积极宣传国家创新创业的方针、政策,营造关心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依托和利用教务、学生、团委等部门以及辅导员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创业讲座、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主题班会、举办职业规划和创业模拟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道德观,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三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护理创业模式指导。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养老护理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也给护理专业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学院筹划投资建设养老护理中心,培养学生社区护理实践技能,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护理创业之中。

3.大学生就业情况

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自治区有关就业工作指示精神,深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重点、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一体的就业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就业困难帮扶、立体化校园就业市场、常态化就业工作调研、规范化就业服务管理、全员化促进就业的工作举措;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稳步拓展就业市场,积极开展教学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相结合的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把定向招生、定向安置、与企业无缝对接作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突破口。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院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荣获“就业示范100强”的荣誉称号。

(四)文化建设成果

环境和氛围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质量。为此,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一是在学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的广播、网络、校报等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全民创业观念,使培养创新创业人的思想深入人心。此外,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使学生有学习和追赶的目标,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在校园张贴宣传鼓励创新创业的标语口号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三是积极举办和创新创业的相关各种活动,如:创新创业学术报告、研讨、辩论、科研竞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业交流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同时,支持和鼓励有创业志向的学生自愿组成创业合作交流组织,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共同探讨,积极开展创业活动。

四、优势特色

(一)探求教育特色,深化教学改革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理论适度、够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受教育者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总的原则,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要求出发,主动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就职业性、技能型人才,按照“前期课程趋同,后期专业分化”的教学模式,将相同相近学科专业前期课程构建为公共基础课平台、扩大不同类别专业公共基础课的借鉴和公用;拓展各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和选修课平台,使各相关专业前期课程群基本保持相同。在后期教学计划中强化专业的特点,重点是精心搭建和分化出专业课平台和任选课平台。通过课程结构的整合和重组,加大了人文素质课的比例,增加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就业指导课,压缩了传统教材理论教学课时数,增加了任选课学时数和可供选择的门数,经整合后专业基础理论课时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基本达到1:1。培养方案既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突出了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日常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充实、完善原来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突出优势专业,形成专业集群

学院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依托优势专业,积极稳妥地发展新增专业,形成了以医护药类专业为主,兼顾工科类、人文类、经贸类专业布局。

学院立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各类紧缺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资源状况,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及专业建设的实际,经过调研论证,确定以护理、医药为主线,结合相关专业(社区康复、养老护理、食品营养、医药营销、医疗保险等),打造高等卫生健康护理职业专业集群;在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继续职业教育,形成面向基层一线的卫生健康护理职业终身教育体系。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切实优化教学内容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按照专业和专业方向,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对相关相似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一是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选择地将原来分设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成一门新的课程。二是将已按学科体系分设的课程转换为按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而设置的课程。课程的重组整合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方面。在专业基础课整合过程中,紧紧围绕能够“支持相近的多个专业的课程”这一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拓展,专业课程的整合围绕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拓展。通过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更新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并要求教师转换更新观念,树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方式。一是在全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法,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质量;二是积极探索和研究考试考查方法改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平时考查和期中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起来,课程考核方式也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方法分为闭卷、开卷、报告等方式,充分发挥了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

4.注重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

学院坚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传统。一是把实践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编制各专业、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质量监管,强化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二是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力求效果显著。在近5年的高职教育教学中,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强化各专业教学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了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质量标准科学、实施流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育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及校园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在学院教职员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广大学生努力践行“自强、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德育教育体系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于2009年3月23日完成我院德育体系框架,并以《关于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意见》(内北职[2009]10号)文件的形式发到相关处室和辅导员手里,实施以来,德育教育有了显著的效果。

为实现学生的教育管理目标,我院提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总体路线是“党建引领、育人报国”,“三感恩、三热爱” (“三感恩”即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感谢学校的教育之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三热爱”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北职),“孝德教育”(以孝为先,以德为重)。采取一会(主题班会)一课(德育课)、文明活动月、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完成。

2.实行半封闭管理模式,强化班主任跟班负责制

实行辅导员(班主任)“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负责制”和“两深一进三点名”制度。采取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入学时,学校与家长签订齐抓共管协议书。严格的管理减少了社会上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的干扰,保证学生们安心、安全地学习专业知识,学会怎样做人、学会怎样做事、学会如何生活。

3.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完善“三自”教育体系

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服务体系,学院不仅成立了学生会,还有“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通过例会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日常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4.重视全面综合教育,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针对新时期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观念、变换方法、完善制度,新制度出台前都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在学生中深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每年新生入学,学院在认真抓好入学第一课“军事教育课”的同时,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纪校规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学习以各项校纪校规为主要内容的《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必读》。利用板报和橱窗阵地,加强校园“红绿灯”警示教育、考风考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等,教育效果显著。同时,与高职园区属地赛罕区巴彦镇共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发挥我院医药卫生专业教育优势,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建立健全了学生评奖评优制度,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测评,在设立和评定优秀学生综合奖助学金时,既注重综合素质、基本素质的培养,更注意引导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开展“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文明大学生”、“先进团支部”、“优秀班集体”等系列评比表彰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6.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风建设

学院抓住新生入学、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开展了“你离社会公德有多远”、“如何做一名新时代合格大学生”等专题演讲比赛、书法、绘画、竞技比赛、篮球赛、街舞比赛和各种学习竞赛等活动,同时在第二课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和形势政策教育等。学院社团活跃,达25个,其中文工团被自治区列入“全区十佳社团”候选名单。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多次受自治区团委表彰;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及公益活动,如开展义务植树、走进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及残疾儿童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又陶冶学生情操,还在活动中赋予教育,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社会的主动性,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优良校风的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升华。

(三)内疏外联,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广大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明确职业方向和目标,掌握求职择业知识和技巧。一是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列入一定学时。二是邀请用人单位和事业有成的校友来校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系列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有条件再创业”的意识。同时,积极与相关用人单位联络,邀请到校参观考察,了解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优秀人才。今后要努力争取“订单培养”任务,实现校企双向合作的新模式。学生实习单位涉及全区371家企事业单位,其中以校企合作意向建立实习基地31家。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就业形势发展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保障大学生获得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必须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对大学生从严要求,把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一道关,认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明确教育目标,以更合理、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竞争力做出努力。

支撑材料:1.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2.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护理实训基地介绍

4.就业指导全程化实施方案

5.学分制管理规定

6.教师进修培训管理暂行办法

7.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责任编辑:徐嘉彤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简介

组织机构

  • 会长:周玉树
  • 常务副会长:许志勇、魏山虎
  • 副会长:左胜利、赵晓峰、张智勇、
  • 郝金良、成家、孟宪龙、苏德华
  • 张桂英、刘荣建、潘玉蓉、纪威宇
  • 郝建军、李淑芬、包广才、赵伟
  • 石彩霞、赵幼琨、王德才、孟昭阳
  • 张凯飞、马国柱、高昕、刘晨霞
  • 侯泽龙、孟保和、刘根、汲国威
  • 刘仕诚
  • 秘书长:郗志杰

管理办法

Baidu
map